渔民村再生罗湖渔民村环境提升综合整治工程

通过简单有效的设计手法,在保留渔民村的历史感的同时增加当代性的元素,以轻介入的方式融入其中

在深圳有这样一处拥有特殊意义的城中村,它被称作是改革开放的起点,是深圳特区蓬勃发展的见证者。而拥有如此深厚意义的这处场所,作为一处居住聚落,所面临的改造需要在最大意义上保留它原始拥有的“肌理”。根据这些背景,结合渔民村的现状,充分了解居民的生活和使用需求,实事求是的去改善民生问题,通过简单有效的设计手法,在保留渔民村的历史感的同时增加当代性的元素,以轻介入的方式融入其中,原本那些不友好的环境和设施我们在设计中都最大程度的保留它们原本自然和便利之处,为居民生活和休闲提供理想的场所。



项目在罗湖区船步路南侧,临近着车辆来来往往的滨河大道,若是坐在繁忙时段的快车上可能都不会留意到此处的景象,这似乎与普通的居民社区没有任何区别,但若是停下来,沿着路边的小路慢慢的向村口公园的广场靠近,便能开始探寻这处有着非凡意义的“故事起点”。在村口公园,设计师将路边的大树都保留了下来,一墙之隔后便是香港的地界。渔民村三个字和一些简要的历史概括刻绘在村口的长廊上,整体栖息在绿荫之下,在繁忙的街道旁静谧的屹立着,这是大多数人对“村口”比较普遍的印象描绘。然而看似简单的景观改造以及对绿植的保留一开始并不是那么顺利的进行。但设计师不希望通过大刀阔斧的将场地上原有的“旧物”全部清空,坚持通过轻介入的形式,才将原本这些生活场景的要素还原和保留,从而带来毫不突兀的更现代更具有设计感的氛围。

 

原本只有一块平地和一些树池,公园地面和四周的人行道有高差,通行不便,公园前有各种设施混杂放置,无标示性,社区居民很少停留,场所感差。新的方案取意“海边的龟背石”,像几只海龟匍匐在村口公园,材料选用耐候钢板,有较强的历史沉积感;新的树池采用曲线的设计,通过坡度不同创造出很多的变化,新的公园为人们驻足停留、休憩娱乐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公园地面通过缓坡和四周的人行道衔接,满足通行顺畅且满足无障碍的使用要求,可以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小孩方便到达;同时对于人行流线和机动车流线的重新划分以及道路与公园的水平衔接帮助使用者在此处的流线和历程更加便利;通过合理的规划,原有的乔木全部保留了下来,新增的公园水景成为到达渔民村的标示物;到了晚上,漂浮在村口公园上方的“水母”环形灯带会随着人们的到来缓缓亮起, 让夜晚到此的人们体验可以互动的“海底世界”。镜面不锈钢材料的运用,绿植环境的反射将原本面积不大的村口公园中自然的元素进行更多的复制。







项目信息

相关项目
0 / 0
关闭
  • 精选
  • 项目
  • 局内
  • 媒体
  • 招聘
  • 联系